“从这片热土长大的孩子,想要反哺这块土地!”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畅谈心中的“优师梦”
发布日期:2023-08-29
“从这片热土长大的孩子,想要反哺这块土地!”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畅谈心中的“优师梦”
2022-11-30
本报记者 张惠娟
(一)
教育在线:“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要回到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在报考“优师计划”的生源中,很多是农村孩子。从农村走出来的你们,未来要回到家乡从教?
熊国锦: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小时候是一名留守儿童。我家经济不是很好,曾是建档立卡户。虽然生活辛苦,但是我一直备受亲人、老师的关爱。小学时我在学校生病,老师将我背到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第二天奶奶让我将医药费还给老师,老师拒绝收下,还十分关切我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告诉我有困难可随时找她。从那时起,我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也想要成为帮助别人的老师。
近年来,在对接帮扶的基层干部及相关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家乡成功脱贫摘帽,我家也重修了房子,生活也好起来。2021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看到北师大“优师计划”,毅然决定报考。因为这既能实现我的教师梦想,又能回报养育我的家乡,像我的老师一样做山里孩子的引路人。
彭雪:我来自贵州省毕节市一个小山村。我的家乡也是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初中时,有社会公益组织的爱心人士为我们举办夏令营,很多从东部地区来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特别多特色的课程体验。那时,我才认识到除了学校教授的基础学科外,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学科和知识,这是我在之前的学习环境中从未接触到的。还有几位走出去的学长学姐分享他们的求学经历,提到是教育让他们变得更优秀,是教育让他们能拥有更为丰富和饱满的人生,同样也是教育让他们选择回来帮助家乡的孩子。这些都让我深受触动。求学路上,还有太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我也希望用投身教育的方式,努力回报社会。因此我坚定地报考了北师大“优师计划”。作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选择,希望我能够回家任教。
杨皓博:我来自四川大巴山,属于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域内。为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初中时,父母将我送到了四川绵阳读书。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为了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家人克服了一切困难。当然,还有更多同学受限于家庭条件,最终也没能走出大山。正是有了这一段跨地区的求学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地区教育之间的差距,也让我心中逐渐萌发了返乡从教的教育理想。我希望大山里的孩子们在不远的未来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二)
教育在线:听老师介绍,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7名师范生中,还有几位是城镇生源,甚至有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作为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你们做好去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任教的准备了吗?
李若雨:我来自河北省省会石家庄。高中时,我们班里有一位来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同学,她学习英语特别刻苦,但由于她以前在村镇上学,英语老师教学水平有限,她的英语发音同学们都听不太清楚。有一次老师严厉地指出了她的发音问题,她站在那里特别委屈,低着头咬着嘴唇,想哭又不敢哭。后来她告诉我,初中英语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她一直以为自己发音是对的。听她讲述完,我感到特别惊讶,也很难过。这件事,让我对城乡教育差距有了真切的体会,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想去乡村任教的种子。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能做点什么,让教育落后地区那些有潜力、有毅力的学生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该多好。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坚定地选择了“优师计划”。
教育在线:当时的这个想法家人同意吗?
李若雨:考大学毕竟是我也是我们全家人的一件大事。当时,身边很多人都劝我一定要慎重考虑。我姑姑得知这个消息,连夜坐高铁到我家,苦口婆心地劝我以后在县城工作要面临生活、找对象等各种问题。我对家里人说:“这些问题我一下子给不出答案,但是我觉得目前没有比‘优师计划’更适合我、更符合我人生价值的选择,所以请让我试试!”
肖珂:我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我选择师范,是因为初中时期我内心便悄然滋生出了“讲台梦”。
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是一位非常善于鼓励同学的老师。数学是我比较薄弱的学科,逃避是我面对这个学科的常有心态。但是她一直鼓励我在讲台上把有困惑的题目讲给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也感受到好老师对学生意味着什么。
在家庭方面,我从小由姥姥姥爷带大,选择“优师计划”,其实也深受他们的影响。姥爷是湖南省龙山县的一位乡村教师。他曾一个人带领三个班级,教授五门学科,帮助许多龙山的孩子走出大山。这在无形中也让我的心向教师靠近,决心未来前往832个脱贫摘帽县任教。
王旻昱:在我小时候,身边的大人总会用“顽劣”来形容我。上学后,我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爱和鼓励。在他们的激励下,我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因此我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像他们一样,当一位能够温暖学生的老师。
2020年,我参加了高考,但当年的分数让我和理想的师范大学擦肩而过。在设想多种路径后,大一的我决定退学,重新参加高考,最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
张然:初中时,我的班主任江老师是一位来自武汉的援疆老师。当时,班里有些少数民族同学因为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起来格外费劲,于是江老师每周末会无偿在学校里辅导英语薄弱的同学,班级的英语成绩在她的努力下,有了飞跃的进步。毕业那天的聚会上,江老师哽咽着说出一句话:“孩子们,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财富!”听到这句话的我们,都忍不住抹了抹湿润的眼角。江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来到祖国西北。我们从这片热土上长大的孩子更要反哺这块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所以在高考期间,我果断选择了“优师计划”,下定决心以后成为一名像江老师一样的好老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
教育在线:作为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你们至今已经在北师大求学一年。在你们心里,北师大或者北师大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你从这里获得怎样的收获?请分享一个让你感动的人或者事儿。
杨皓博:在北师大珠海校区求学的一年里,我看见了和大山不一样的世界,也感受到了珠海经济特区的新鲜活力。这一年里,我不仅在专业学习上收获颇丰,还积极投身校内外各类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次活动是寒假返乡调研。我和我的团队,围绕巴中市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调研。在和一位城区小学副校长的交流中,他提到现在学校里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升级,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一线教师,但许多教师在有了一些教育成绩后,又会被外地的中学所吸引而离开巴中。优秀教师的外流导致巴中的优质教师资源始终短缺,大量的优质生源外流,升学率偏低,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位校长说,“特别希望我们的基础教育能越办越好,我们巴中从来也不缺乏人才,但关键在于这片土地留不住人才。”听完这位校长的一席话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我肩上的责任。家乡养育了我,学成之后回到这片土地扎根家乡基础教育一线,便是我作为“优师计划”学生的使命。
熊国锦:“优师计划”师范生在北师大珠海校区。郎平、邓亚萍等奥运冠军都来给我们讲座上课,那种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激励我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
今年暑期,我与同学们来到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贵州省黄平县民族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育实践活动。我担任“新高三”的临时班主任。这期间,每晚都跟学生们谈心交流,认真记录每位同学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困惑。教育实践活动结束的临别之际,有位同学给我写了封信。信中说,“好老师的言行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你,我也想成为人民教师。”这句话让我感到特别欣喜,相处的14天,孩子们因为我的一句话、一堂课,喜欢上了教师这份职业。
李若雨: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北师大百廿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成为北师大的独特气质,这个气质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师大学子的基因血脉中,我也深受影响。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两次“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活动。参与过程中,有一位小姑娘引起我的关注。她平时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很是孤独。我看得出她很希望融入班集体,但是眼神中总有一丝胆怯。于是,我就经常找她聊天,让她慢慢表述自己的想法,在班级联欢会上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小主持人”的任务。联欢会上,她非常开心。当我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她专门跑过来悄悄地跟我说:“小雨老师,其实我一直都没什么朋友,但是我现在特别想和你们做朋友,也想交新朋友!”这件事,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一个学生而言是多么重要,一个小小的安排、一句微不足道的鼓励都足以成为照亮他们的一束光,让他们拥有改变的勇气。这种感觉真的太神圣、太有成就感了。
暑期教育实践结束回到家里,妈妈再次问我:“你真的做好到脱贫县教书的准备了吗?”我给了她更加坚定的答案,因为入学一年来,我已经逐步体验到教师是能给人幸福感和价值感的职业。
肖珂:在北师大求学的一年,北师大人身上浓厚的职业素养和博大的师者之爱深深地影响着我。
在学校的学习中,我有幸担任“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课程”的助教。这门课是专门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介绍特殊教育相关知识的课程。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教师面对的学生主体是多元复杂的,还有很多患有智力障碍、抑郁症等疾病的同学,他们需要特殊教育和更多关爱。未来,我们将走向832个脱贫摘帽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基础教育一线,面对不同家庭结构、成长环境的学生,其中一定不乏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解这类“特殊”学生的感情需求,用更专业的素养和更多的耐心关爱去引导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平等地在校园中绽放青春芳华,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尽全力守护每一个学生的梦想,助力他们成长。